English

适民先生的诗

2000-10-1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谢冕 我有话说

读适民先生的诗,第一个印象就是亲切感。觉得他的诗和我们没有距离,它离我们很近。这里所说的近,不仅指它的艺术方式,而更重要的是指它的内涵。在艺术方式方面,适民的诗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口语化。它的诗没有故弄玄虚的地方,用的是我们通常用的语言。平实清丽是它的基本特色,质朴而不乏文采,浅近而不乏深度。当前有人写诗,“深刻”到了“深奥”的程度,有一种拒人千里的感觉,他们做不出深入浅出的诗。我主张诗歌风格的多种多样,我认为诗歌园地是由各式各样的诗人构成的,有的诗含蓄精练,有的诗艳丽多彩,只要内容实在而不虚幻,都会受到读者的喜欢。读者拒绝的是矫揉造作的诗。

我坚持认为,惟有成熟的诗人才能化繁复为简洁,以平淡涵容深邃。适民正是这样的诗人。目有所见,耳有所闻,感动于心,发而为诗。以平常话写平常心,在平常的表达中深蕴着不平常的思绪和情感,我以为这正是诗人适民独特的艺术追求。他也在这种追求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。

适民在《以诗论诗》中说,“真情为首义,虚假为大敌,若无真实感,好诗不可期”;又说,“万物有生机,时代有新意,字句须斟酌,凡俗出神奇”。这些诗论揭示出诗人述事言情均以真情实感为前提——这些真情实感源于活生生的世间万象。他是断然排斥虚假的,但他又是非常讲究诗的艺术表达的。所以,他讲“字句须斟酌”,正因为他这样讲究了,所以能做到“凡俗出神奇”。讲的是“凡俗”之事,读者却从中看到了“神奇”。

适民诗歌创作的深厚内涵,是与他的诗歌理想相联系的。在《致何紫》中,他表达决心“走自己的路”,“决不无病呻吟”。可见,他是以充实精进的内在表现力为诗的目标的。前面说到,他的诗的平实特点首先是表现在内涵上,就是说,他总是用诗来表达他的人生关怀。他讲自己“写诗也算用心”,“用心”二字,看似平常,实则非常。说的是他要用诗的形式来实现诗人普遍的现实关怀:“用我们的火,去点燃千千万万堆火;用我们的心,去发现千千万万颗心”。

通读《适民诗选》,可以在不同时段的诗中发现“旗”的意象。这出现在不同时段里的旗,表达的是诗人相同的人生理想。这就是对世界和平、人类友爱的祈祷,对家园和祖邦的祝愿。从大的方面讲,是报国之志的表达:“烟火很美,人儿更美,但要矢志,在国家危难时,挺身起来保卫”;从小的方面讲,是对个人确定的目标的坚定追求,他以《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》为题写道:“无论是对国家还是民族,无论是对家庭还是个人”,“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,每一天都要迈步向前”。“坚持前行,坚持耕耘,人生的征途上,我们有铁的癖性”,他的诗,是他持恒努力的人生信念的诗性写照。

读适民的诗,我们往往能从貌似平淡中得到深刻的启示。一种看来非常平实的哲理,却是诗人毕生经验的结晶。例如他多次强调的“终点即起点”的思想,正是建立在诗人全部的人生理念之上的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对大自然,特别是对生养他的新、马大地的山野丛林深深的爱恋。在他的笔下,临近赤道的热带雨林,那里拂晓时节夹带着雷声的豪雨,都是非常动人的。值得特别珍惜的是,他在这些风物的描写中,依然寄托了他人生的坚定信念:“我深知,雷雨过后,干旱将会退位,荒山也会恢复满身的苍翠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